因業務調整,部分個人測試暫不接受委托,望見諒。
液體油墨細度檢測技術解析
簡介
液體油墨作為印刷行業的核心材料之一,其性能直接影響印刷品的質量。油墨的細度(或稱分散度)是衡量油墨顆粒均勻性與分散性的關鍵指標,直接關系到印刷品的色彩飽和度、清晰度及穩定性。若油墨細度不達標,可能導致印刷過程中出現斑點、條紋或堵塞網版等問題。因此,對液體油墨細度進行科學檢測,是確保印刷效果和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。
檢測項目及簡介
- 細度 細度指油墨中顏料或填料的顆粒大小及分布均勻性。通過檢測細度,可判斷油墨是否達到工藝要求。細度過大的顆粒可能導致油墨流動性差、印刷表面粗糙;細度過小則可能影響油墨的遮蓋力。
- 分散均勻性 分散均勻性反映油墨中固體顆粒是否均勻分布于液體介質中。若分散不均勻,易出現沉淀或結塊,影響印刷穩定性。
- 分散穩定性 該指標用于評估油墨在儲存或使用過程中顆粒的沉降趨勢。穩定性差的油墨可能因長期靜置導致分層,需重新攪拌才能使用。
適用范圍
液體油墨細度檢測廣泛應用于以下場景:
- 印刷企業:用于油墨進廠驗收及生產過程控制,確保印刷品質量一致性。
- 油墨研發:在配方開發階段優化顆粒分散工藝,提升產品性能。
- 質量監督:第三方檢測機構依據標準對油墨產品進行合規性評估。
- 包裝與出版行業:針對高精度印刷需求(如標簽、書刊),確保油墨滿足細膩度要求。
檢測參考標準
- GB/T 13217.3-2008《液體油墨細度檢驗方法》 中國國家標準,規定了刮板細度計法的操作流程與判定標準。
- ASTM D1316-20《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ineness of Grind of Printing Inks》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準,適用于印刷油墨細度的測定。
- ISO 1524:2020《Paints, varnishes and plastics — Determination of fineness of grind》 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,涵蓋涂料、油墨等材料的細度檢測方法。
檢測方法及儀器
-
刮板細度計法
- 原理:將油墨樣品置于帶有楔形凹槽的刮板細度計上,通過刮刀勻速刮動,觀察顆粒顯現的刻度值以確定細度。
- 步驟:
- 取適量油墨均勻涂抹于刮板凹槽起始端。
- 使用刮刀以恒定速度(通常為3-5秒內完成)刮過凹槽。
- 立即傾斜刮板至15°~30°,觀察顆粒集中出現的刻度線。
- 儀器:刮板細度計(如QXD型)、恒溫恒濕試驗箱(確保環境條件穩定)。
- 優點:操作簡便、成本低,適用于實驗室與現場快速檢測。
-
顯微鏡分析法
- 原理:利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直接觀察油墨顆粒形貌與分布,結合圖像分析軟件計算粒徑。
- 儀器:光學顯微鏡(如Olympus BX53)、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、圖像分析系統。
- 適用場景:科研領域或高精度需求檢測,可獲取顆粒三維分布數據。
-
激光粒度分析法
- 原理:基于顆粒對激光的散射特性,通過衍射光譜反演顆粒粒徑分布。
- 儀器:激光粒度分析儀(如Malvern Mastersizer 3000)。
- 優勢:檢測速度快(1-2分鐘)、精度高(測量范圍0.01~3500μm),適用于納米級油墨的細度分析。
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與優化
- 環境控制:溫度與濕度變化可能影響油墨黏度,導致檢測偏差。建議在25±1℃、相對濕度50±5%條件下操作。
- 取樣代表性:油墨靜置后易分層,需充分攪拌后再取樣。
- 操作規范性:刮板法需保持刮刀角度與速度一致,避免人為誤差。
結語
液體油墨細度檢測是保障印刷質量的關鍵環節,需結合行業標準與適用場景選擇合適方法。隨著技術進步,激光粒度分析等自動化檢測手段的應用日益普及,推動油墨檢測向高效化、精準化發展。未來,智能化檢測設備的集成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結合,將進一步提升油墨質量控制的水平與效率。
分享
本文網址:http://www.pacomdata.comhttp://www.pacomdata.com/huazhuangpinjiance/26820.html